小黄鸭代表啥(是怎样从美国“漂流”到中国的)

首页常识小黄鸭代表啥更新时间:2022-11-27 21:34:05

1、

“小黄鸭”在香港上市

作为一个风靡了世界70多年的卡通形象,“小黄鸭”不仅仅是你浴缸里的玩具,也让许多人因此发家致富,甚至上市敲钟,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就在2022年的1月17日,“B.Duck小黄鸭”的母公司德盈控股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上市当天,股价一度上涨超过30%。光是靠着“B.Duck小黄鸭”这个形象,这家公司每年就要赚5000万到7000万港币。

这样日进斗金的速度,哪里是“小黄鸭”,分明就是“招财鸭”。

“小黄鸭”这个卡通形象,最早诞生于1947年,一位叫做彼得.甘南的美国雕塑家之手。彼得.甘南设计了一个大头、红嘴、短身、卷尾,带着蜜汁微笑的鸭子形象,并且申请了专利。

专利通过后,彼得.甘南将这个形象生产成为玩具,大受欢迎,累计卖出了5000万个,他本人也因此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艺术家,变身为叱咤玩具行业的大富豪。

就在彼得.甘南靠着小黄鸭发家致富的时候,美国另外两个艺术家也联合设计出了另一款小黄鸭形象,并且成功申请了专利。这一款小黄鸭相比起彼得.甘南的版本,嘴巴更短,脑袋更圆,还有长长的睫毛,显然是一个更女性化的形象。

这两个小黄鸭的形象,基本上就是后世各种小黄鸭的源头了。

就在小黄鸭诞生不久,它也跟随着国际玩具行业的浪潮,“漂流”到了中国香港,漂到了一位后来被称为“香港玩具大王”的林亮的手里。

2、

从香港出发的世界玩具工厂

1948年的香港,几年前刚刚从被日本占领的阴霾中走出,此时又涌入了大量的人口,社会欣欣向荣。

林亮,此时也不是什么“玩具大王”,只是一间塑胶厂的工人。

“香港玩具大王”林亮

那一年,林亮在市面上看到一款日本生产的玩具,用赛璐珞材料制造的“小黄鸭”,在市面上很受欢迎。

林亮马上就想起自己当年要做玩具的志向。

他之所以有这个志向的原因,说来也很沉重。日本占领香港时期,林亮的父亲被日军杀害,母亲带着他和妹妹躲回佛山老家种地,直到日本投降后才返回香港。

国仇家恨,让林亮对日本侵略者痛恨不已,他记得当年母亲跟他说:“日本人之所以会打中国人,是因为他们用卖玩具赚到的钱,去制造飞机大炮”。所以林亮当时就立定决心,将来要做玩具。

这次看到日本的“小黄鸭”,他想,为什么自己不能做一个让香港市民都喜欢的玩具呢?

于是,他说服工厂的老板,用塑胶来生产“小黄鸭”玩具,因为塑胶比更耐用和坚固,一定可以把这个市场抢过来。他还在日本“小黄鸭”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形象,做出了一个鸭妈妈带着三个鸭宝宝的经典“小黄鸭”形象。

尽管这样做在今天看来多少有点“山寨”的味道,但是在那个年代,版权意识没有今天这么强,而且日本的“小黄鸭”也是山寨,也没有跟美国人买版权。再说林亮也不是照抄,而是设计出了新的小黄鸭形象。

因为形象可爱,材质耐用,色泽鲜艳,林亮的“小黄鸭”推出市场后,立即就把日本的“小黄鸭”给比了下去。

林亮的“小黄鸭”成功之后,第二年他就开始创业自办玩具厂,过去的老板非但没有反对,还投资入股,这么做,也是看到了林亮的无限潜力,早入股省得以后连汤都没得喝。

林亮(左二)创办力行塑胶厂

林亮这位“香港玩具大王”的封王之路,也就此开始。也正是从此时起,日本的玩具代工在香港市场开始走下坡路,本土玩具业兴起。

香港玩具制造业从20世纪50年代起步,工厂一间间开起,机器的轰鸣彻夜不休。李嘉诚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在郊外租了个破旧的厂房,开了长江塑胶厂,生产塑胶花,也可以算是一种玩具产品。

到20世纪60年代末,香港玩具出口已超过西德。1972年又超过日本,并在1981年达到空前繁荣,出口值达到124.6亿港元,

而随着香港的工商业迅速繁荣,人力资本大涨,内地的改革开放起步,大力招徕港资前来办厂,双方一拍即合,香港的玩具业挥师北上,在广东各地投资,又再度达到了一个巅峰。

林亮是改革开放最早来大陆投资的港商之一,1979年,他就在东莞兴建玩具厂。这个时候的他已经不再生产“小黄鸭”了,而是从欧美市场引进了更多丰富的玩具形象。

中国市场上最早的“变形金刚”玩具,就是他引进的。还有超人、星球大战等等周边玩具,都出自他的工厂。

到20世纪90年代末,像林亮这样的香港玩具业大亨,几乎全部都把工厂迁到了内地,绝大部分落户广东,还有美国、日本的玩具商等也纷纷到珠三角投资,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善的玩具制造产业链,玩具世界工厂由此成型。

珠三角的玩具也连续30余年玩具出口金额位列全国第一,每年的营业额从最初的十几亿到如今的300多亿美元。

不过在繁荣的背后,也有着令人不得不注意的隐忧。那就是中国的玩具工厂大多数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原创产品,很多都是购买欧美、日本的版权之后,进行加工生产。一个玩具出口到国际市场,所得的利润都是版权方占大头,而加工厂占小头。

此时,在中国香港,有一位年轻人,接过了从林亮手里漂流走的“小黄鸭”,将它成了重获新生的原创产品,再度从香港出发,风靡了世界。这个人,就是不久前刚刚上市的德盈控股的创始人,“B.Duck小黄鸭”的设计者许夏林。

3、

要做“中国迪士尼”

路还很长

1992年,一艘装着28800只美国品牌TheFirstYear的“小黄鸭”的货轮,在太平洋上遭遇了强烈风暴,货轮上的集装箱受损,近万只小黄鸭掉入了太平洋。

这本来是一起商业事故,没想到这些在海洋上漂流的小黄鸭大军,成为了一道奇景。无数人关心着它们的命运,跟随着它们漂流的路线而奔走,以捡到一只被冲上岸的小黄鸭为幸运之事,他们也被称为“追鸭族”。

小黄鸭大军从太平洋飘到了北冰洋,又飘到了大西洋,历经16年漂流,在多国海岸留下过踪迹,最终于2007年抵达英国海岸。

TheFirstYear一开始以每只54英镑的价格,收购这些漂流的小黄鸭,但是在市场的推动下,一只漂流小黄鸭的价格被炒到了1000英镑。每当有小黄鸭被冲上海岸,“追鸭族”们闻讯而至争抢,大家已经把这些小黄鸭作为勇敢的象征,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励志网红”。

在追寻小黄鸭漂流路线的人群中,有一位来自香港的青年,正是许夏林。

许夏林并不是简单的“追鸭族”,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在小黄鸭整个生产环节中,中国工厂只能赚取几毛钱的加工费,而欧洲却能赚取几十倍的高额差价。

“为什么不做一个属于中国人的小黄鸭形象呢”?

许夏林在心里问出这个问题后不久,一次在给儿子洗澡的过程中得到启发,设计出了一个拟人化的卡通小黄鸭,首款浴室防水小黄鸭收音机一经推出就风靡全球。

许夏林给它们命名为“Bathing Duck”,B.Duck品牌自此成立。

许夏林先是自己开工厂,生产各种“小黄鸭”产品。后来又通过IP授权以及联名等方式,让这个中国人自己的“小黄鸭”出现在了各种产品上面。

到目前为止,B.Duck与国内外250余家授权商达成深度合作,在服饰、家居、数码、婴童、文具等品类全线开花。此外,B.Duck也开始“跨界”,出现在游戏“和平精英”、故宫文化、喜茶、华侨城等地,足迹遍布全球18个国家。

仅仅靠着B.Duck这一个IP,德盈控股就位列中国的角色知识产权公司第二名,每年公司上亿的利润里面,“小黄鸭”就占了将近大半。

许夏林曾被问到,是否想做一家“中国的迪士尼”?他回答:相比起90多岁的米老鼠、40多岁的Hello Kitty、30多岁的超级马里奥等国际知名IP ,现在十几岁的B.Duck小黄鸭还很年轻,未来的路还很长。

这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做了那么多年,“小黄鸭”依然还属于“一枝独秀”,再也没能做出像它那样成功的IP形象,中国玩具业的“原创出圈”之路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4年,已经年过90岁的林亮再创业,成立得意创作公司,推出的产品依然是当初的经典“小黄鸭”。

前辈们的努力,激励着中国玩具人要更努力,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

想要赚取利润中的大头,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过硬的IP,中国人不会甘心永远做赚“血汗钱”的加工厂,在下一场“小黄鸭”全球漂流记中,中国人又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