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益是什么意思(复杂性思维之《规模》)

首页常识规模效益是什么意思更新时间:2022-12-12 09:40:53

我认为,下一个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斯蒂芬·霍金

现在社会整体趋势而言是越来越复杂和不连续性,也就对应着不可预测。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暂时的正确给自己笃定的力量呢?《规模》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规模》给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也就是从宏观世界中用一种统一框架下去解决一些具象的问题,比如快速城市化、经济增长和全球可持续发展,以及对癌症、新陈代谢、衰老和死亡的产生原因等各个领域问题的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数据或者概率,用数据思维和概率思维来提升我们决策的能力。书中的结论虽然是归纳法的形式形成的,但是也有逻辑推导。

比如生物的底层逻辑是代谢率,生命的过程是能量输入、新陈代谢以及熵增的过程,如何才能量化这些系统互相作用?能量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在数量上是通过代谢率体现的,即维持一个生物体存活一秒所需的能量总量。对我们人类而言,每天需要大约2 000卡路里的食物热量,这仅相当于90瓦特的代谢率,与一只标准的白炽灯灯泡的电功率相当。但是在能量的转化中,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不可违背的,即每当能量转化为有用的形式时,同时也会产生“无用”的能量作为副产品:一些我们“不期待的后果”总是以难以获取的无序热能或不可用的物质形式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来。

生物遵循的规律是代谢率规模法则又称作克莱伯定律,该定律适用于所有种群,包括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甲壳动物、细菌、植物和细胞。类似的规模法则适用于所有生物数量和生命史特征,包括增长率、心率、进化速率、基因组长度、线粒体密度、大脑灰质、寿命、树木高度,甚至树叶的数量。它们都是“幂律”,并且指数都是1/4的整数倍,经典的例子便是代谢率的3/4。因此,如果一只哺乳动物的体重增长一倍,它的心率便会下降25%。

不管是生物、公司还是城市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高度复杂,由大量独立成分组成,都通过不同时空层次上的网络化组织相互联系,不断进化。网络化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比如社交网络、生态系统等等。但是生物和公司会死亡,城市为什么几乎不会死亡呢?

这就涉及到规模缩放与复杂性:涌现、自组织和系统韧性。所谓规模缩放指的是一个系统在规模发生变化时如何做出响应。如果规模扩大一倍,一座城市或者一家公司会发生什么呢?或者,如果规模缩小一半,一栋建筑物、一架飞机、一国经济、一只动物又将如何呢?

比如城市,所有城市的基本特征,即社会活动和经济生产率将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而系统性提高。这一伴随规模扩大而出现的系统性“附加值”奖励被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称作“规模收益递增”,而物理学家则会使用更加时髦的术语——“超线性规模缩放”。具体的数据是随着人口规模的变化而按比例缩放,以近似1.15的超线性指数变化。也就是说城市的规模缩放指数约为0.85。我个人认为城市之所以几乎不会灭亡,是因为它是一个完全的开放系统,熵减的速度大于熵增,城市是创新而非规模经济霸权胜出的代表。而生物和公司都不是完全开放体。

比如生物,每个生物个体都是一个自适应的复杂系统,典型的复杂系统是由无数个个体成分或因子组成的,它们聚集在一起会呈现出集体特性,这种集体特性通常不会体现在个体的特性中,也无法轻易地从个体的特性中预测。例如,你远远不是组成你肌体的细胞的集合体那么简单;同样,你的细胞也远远不是组成它们的分子的集合体那么简单。生物的规模缩放指数约为0.75。公司的规模缩放指数约为0.8。

那么我们如何以更全面,更整合的方式来思考事物呢?首先复杂系统有如下规则:
1、整体大于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线性总和,而且整体通常也与其组成部分存在极大的不同。也就是说部分之间遵从简单规则的互动产生了1 1>2的效果,这种现象叫做涌现行为。
2、许多复杂系统并没有中央控制,他们都是去中心化,自组织、自适应的生态体系。
3、要警惕幼稚地将系统拆分为相互独立的组成部分。此外,系统一个组成部分的小小不安或许会给其他组成部分带来重大的影响。
4、按规模缩放从小到大的增长通常伴随着从简单向复杂的进化过程,同时也能保持系统的基本要素或基石不发生变化或被保存下来。这也就提示我们越是基础的越牢固,我们可以去寻找变化中的不变的要素。

那么,如何思考呢?
要用系统的观点来思考,这也就是说首先我们要有整体观,系统观,其次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度学习U型思考,迭代认知结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不断打破假设,建模,重塑自我。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