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持续了多少年(为什么汉朝能达到四百年历史)

首页常识汉朝持续了多少年更新时间:2022-12-13 00:31:07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从秦朝开始建立起了封建帝制之后,天下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制度。

从秦朝到清朝为止,历经了无数朝代,但是大多数朝代一般都在两百多年就结束了,很难突破三百年这个王朝周期率。

其中唯一的例外就是汉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政权,东汉、西汉两个时代加起来足足四百多年历史。

为什么汉王朝能够存在如此之长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汉朝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个决策,这促进了汉王朝的延续。

一、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这个故事要从商周时代开始,周王朝通过分封诸侯达到了整个中华文明扩张的目的,但是也极大地延续了周王朝的时代。

正所谓周行分封而有八百年天下,秦行郡县却二世而亡。

故而在汉朝建立后,面对周和秦这两个前车之鉴,刘邦这个汉高祖陷入到了极大的迷茫之中,究竟是郡县制还是分封制。

最终鉴於秦帝国孤立无援的局面,刘邦做了一个自以为聪明的决定——郡国并行制。

一方面保留一部分分封王国巩固中央,另一方面保留一部分郡县制作为中央直接控制领区来保证中央的力量

于是刘邦分封了一批异姓王,但是异姓王靠不住,于是后来刘邦又亲自通过各种手段除掉了这批异姓王,分了一批同姓王。

接着在这个时候刘邦趁机搞出了一个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相当于是刘邦与天下百姓订立了契约。

虽然这个契约不咋靠谱,但是经历了汉初异姓王,诸吕异姓王的覆灭,在汉王朝的不断宣传下,几乎成为了所有汉朝人认可的真理,这就使得刘汉的位置无与伦比的稳固。

二、推恩令

但是同姓王虽稳固了汉朝的刘氏江山,后来却又因封藩太重,造成了尾大不掉,进而威胁到了朝廷政权的统治。

到了景帝之时,天下间的其他分封国家实力发展太快,开始对中央皇权蠢蠢欲动。

在最强大的吴国统领下发生了七王之乱,虽然被中央政权平定,但是对于皇室而言却是一个不小的警告。

天下纷纷扰扰,即使没有了异姓王还有其他地方势力的威胁,尤其是这群同姓王也都是不可靠的。

为了彻底解决诸侯问题,在汉武帝时期借助景帝平定叛乱,中央权威大兴,而诸侯国却被进一步压缩之际,行推恩令。

推恩令,最开始出于文帝时由著名才子学者贾谊提出,但是当时因为诸侯国实力强大,文虽然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直到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恩分封子弟为列侯。

这样,名义上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最终达到削弱诸侯国成为普通地方势力的目的。

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

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就这样封地大的王国被分成封地较小的侯国,王国土地和实力不断缩小。

而朝廷直辖土地却在不断扩大,中央政权的实力不断扩大,最终达到中央政权稳固的目的。

汉朝朝廷不用贬斥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国自己分崩离析了。

在此之后,侯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了地方王国封地过大问题。

按理说,推恩令并不是隐晦的计策。诸侯们并不傻,身边更不乏智谋之士,不可能不明白朝廷的意图。

那为何推恩令,却仍能取得显著效果呢?原因其实还是在于实力!

汉初分封,诸侯之地占据天下之大半。

倘若此时颁行推恩令,诸侯合力对抗,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但是因文景时期的一系列削藩政策,诸侯国已经被大大削弱了。

尤其是七国之乱,吴楚七国战败,大的诸侯已经很少了,天下诸侯再已无力对抗朝廷,只能任由朝廷宰割。

三、陵邑制度

所谓陵邑制度就是将天下的豪强地主们都迁到一个地方方便中央的监控和控制,同时削弱地方的土地吞并局面。

汉王朝在皇帝死后需要修建陵墓,在这个时候同时会在陵墓周边建立一所庞大的城市。

随后汉朝中央政府就会以为皇帝守陵的目的将天下间各地的大地主、大富豪全部迁移到这里。

因为陵墓往往都在关中地区,距离中央朝廷很近,因此可以方便中央政权压制监控这些地方实力派。

另一方面将地方上的地主们迁到了中央,那么地主的土地就可以分给当地的无底农民,来缓解土地兼并。

可以说正是这一制度保证了西汉时期地方豪强无法壮大,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到东汉时代因为东汉政府无力组织陵邑制度,于是地方上各大豪强地主以及士族不断壮大,最终有了东汉政权的灭亡。

总结

从白马之盟,到推恩令,再到陵邑制度。白马盟从思想上解决了刘汉政权的统治合法性问题,保证了思想的稳定。

而推恩令和陵邑制度则从制度上保证了汉王朝中央政权的地位和实力,压缩了地方的力量来保证王朝的稳定。

正是在这三者的共同努力下,汉王朝突破了三百年的王朝宿命,达到了四百年历史!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