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马为什么会死亡(专家前来调查无果)

首页常识河马为什么会死亡更新时间:2023-01-20 01:12:49

在非洲,成群的河马积聚在水面,我们或许会认为是一种宏伟的自然景观,但这景象却让当地的居民惶恐不安。因为成群的不是“活河马”,而是河马的尸体!2004年这一骇人听闻的事发生在非洲乌干达,众多河马在短时间内离奇死亡,多位专家调查无果后,居民整天足不出户,惴惴不安。那么,是上天对非洲居民的惩罚还是生化危机?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这一谜团笼罩在湖面,久久不能散去......

谜团浮现

2004年8月的一天清晨,非洲乌干达的伊丽莎白国家公园像往常一样充满生机,一层水雾在公园的每个角落里弥漫,空气也愈发清新。公园位于非洲乌干达鲁文佐里山下,其中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大面积的湖泊河流,是一个美丽的自然生态公园。

巡逻员卡罗进行着常规巡逻,等到他走到水面时,几个巨大的河马脚映入眼帘,只见其脚,未见其身。卡罗立马上报了这几具河马的异常死亡。调查队很快就介入了调查。

首先,调查队想到了人为猎杀的可能。河马肉是非洲当地餐桌上一道美味的珍馐,当地人相信河马肉有助孕的功效。同时,河马的牙齿质地仅此与象牙,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在当地黑市市场价值很高。但死亡的河马尸体只有湖水泡发的腐烂,并无大面积的身体部位残缺。另外,河马的牙齿也完好无损。所以,排除了人为猎杀的可能。

几天内,开始有更多的河马尸体陆续出现,有的尸体甚至在居民区被发现,给居民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大家都议论纷纷。有熟悉河马的居民发现,这些尸体都体积较大,猜测大都是公河马。这一猜测得到了调查队的认可,经过调查发现,死亡的河马均为公河马。

可能是即将面临枯水期,公河马为了占据更多的水域,从而获得更多雌性河马的青睐而进行的一系列竞争淘汰的“内斗”。当河马发怒的时候,除了犀牛和大象,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够阻挡它的愤怒。公河马通常都会将嘴巴扩张到最大,然后用自己强大的下颚咬穿对方的头骨,最终取得胜利。

公河马之间的内斗经常会造成损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亡场面。所以,调查队认定河马死亡的原因是公河马之间的自相攻击。

随着更多的目击者报案,河马死亡的数量仍在增加。一个成年河马的体重约在1300-3200千克,过于庞大的身躯外加上河马尸体的数量之多导致调查队根本清理不过来,只能任由尸体漂浮堆积在水里。据调查队统计,短短三天内,公园的死河马数量就达到了50只,而且其中有公有母。调查结果让调查队员傻了眼,之前的推断也直接推翻了。调查队不得不再次寻找河马大量死亡的真正原因。

(二)众寻真相

真相一天没有出来,人心则终日惶惶不得安之。当地谣言四起,居民有的猜测是上帝诅咒,有的认为是世界末日的前兆,有的则认为是不祥之兆......居民们不敢外出,甚至不敢用水,严重影响到了日常生活。

同样地,也大大影响了伊丽莎白公园的人流量。短短几天,使得贵为“非洲之珠”的伊丽莎白国家公园变得无人问津,游客纷纷被大批河马尸体劝退。值得注意的是观光业几乎属于乌干达的支柱产业,作为提高人民GDP,提供大量工作岗位的产业受到冲击,这必将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次日,非洲环保局就请来了乌干达首都坎帕拉的首席野生动物兽医派屈克阿提奈迪来寻找事情的真相。来的路上,阿提奈迪的脑中闪过无数的猜想,这样大数量无规律的河马死亡,会不会是某种动物疫情散播?但是,如果是疫情散播,像伊丽莎白国家公园动物覆盖率如此之大,不可能只有河马大面积死亡。谜团同样也缠绕在阿提奈迪的心中。

阿提奈迪到达伊丽莎白国家公园后就立即对当地的河马尸体进行了排查。他发现大批河马的尸体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嘴巴周遭有大量出血。凭借着多年的临床经验,阿提奈迪初判断有中毒的嫌疑。

可是毒源是什么呢?只能从河马的饮食下手一一排查。由于河马白天几乎全在水中,以水草为食,在水草缺少的时候,便会在夜间上岸觅食植物或农作物。由于公园内有大量食草动物和河马会共用一片草地,那么它们的安然无事就证明了岸上的植物和土地是安全的,可以排除。

那么,就只剩下水草了。调查队员随后就对湖里的水草进行了采集化验,可结果又让人大吃一惊。数值没有任何异样,水草同样是安全的。阿提奈迪整天在漂浮着河马尸体的湖边徘徊,他发现河马尸体大多顺着卡津加胡的河流由北向南延伸。

该河将伊丽莎白国家公园一分为二,河水从东方的乔治湖流入西方较大的爱德华湖。会不会是水的问题?调查队顺着河道上游一路勘查,发现其中嫌疑最大的启林贝矿区。

在矿区采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铜、锌、钴等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大都被囤放在靠近河岸的一侧,碰到暴雨天气,很多重金属则会随着水流进入河道。所以河马死亡的真相可能就是重金属中毒,但是水质样本又再次否定了这一推测,湖水中的有毒物质和金属含量完全没有超标。

(三)几番波折

大批河马的离奇死亡不是因为人类猎杀,竞争内斗,也不是因为河水中毒。但是此时的死亡数量还在攀升,考虑到它会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并且当地还有居民食用河马肉,乌干达将此次事件升级为国家事件。

一位名叫里斯托郝亚宁的医生奉命前往调查,他是一位在非洲驻守了25年的荷兰兽医。里斯医生根据自己多年的医学经验判断,如此快速的死亡速度和如此庞大的死亡规模,很有可能是某种传染病所造成的。

里斯医生决定解剖河马尸体来进一步验证这个判断。可是问题又来了,解剖尸体所要具备的条件要求是很严苛的。首先,对于河马尸体就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死亡时间不能超过2个小时的“新鲜”尸体。否则时间一长,河马尸体就会产生很多微生物,这会影响寻找传染病的准确性。

另外,所解剖的河马尸体要相对完整,高度腐蚀的尸体同样也不具备解剖条件。大批河马尸体虽然无法处理,但是都会有调查人员对河马的死亡时间及地点进行记录。

根据记录,最近一批死亡的河马尸体虽然时间大体达到要求,但是尸体大多有一定程度的腐蚀和缺失。所以,里斯医生和调查队在湖边来回巡逻,想要寻找即将要死亡的河马。

两天后的一个下午,他们终于在中游草科边发现了一头摇摇晃晃的河马,里斯医生当机立断让调查队直接将河马用猎枪打死。“新鲜”的河马尸体有了,现在就差把尸体运到解剖室进行解剖。

困难重重,问题总是接踵而至。数吨重的河马尸体,整个调查队的人员将它拖到岸边都相当困难,更别说运到车上,拉到解剖室了。里斯医生决定当场解剖这具河马尸体,在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后,河马尸体的解剖就开始了。

随着解剖有条不紊地进行,解剖师们发现河马身体的多处器官都出现了问题。微血管的内皮细胞爆裂,血流循环堵塞导致血液成了高凝状态,很多原本应该软塌塌的内脏器官全部硬化。里斯医生又对河马的其他器官进行了采样,并送到了实验室进行检测。

检测员进行检测后,发现在河马的脑部样本中出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有机物,排列似竹节状,有着紫色的细胞壁。这种罕见的有机物很有可能是导致河马大规模死亡的罪魁祸首。但是,非洲的实验室由于设备问题只能检测出有机物的存在,并不能清晰地检测出到底是什么细菌或者病毒。所以检验人员将试剂送到了德国等罗伯特科赫研究所。德国研究所立即就处理了这个国家级的事件,经过数个小时的检测,得出了一个让所有人脊背发凉的结果。

(四)浮出水面

河马脑部样本中的有机物居然是炭疽杆菌!炭疽杆菌是最大的,最古老的致病细菌之一,致病力强,致死率高,是炭疽的病原体。炭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的急性传染病,它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外环境中的长期生存能力,在外环境有氧条件下易于生成芽胞。

其耐受恶劣环境能力极强,可在干燥环境或动物皮毛中长期存活,进入动物体内则又能转为营养体形式快速繁殖,以至于环境被炭疽杆菌芽胞污染后,如未能及时有效进行处理,其传染性可持续达数十年。炭疽杆菌曾被用作生物武器,杀伤力极强。

1942年,在苏格兰高地附近一座名叫格林纳德的无人荒岛上,英国人在岛上用上百只绵羊进行大规模的炭疽武器实验。通过飞机投弹和爆炸的方式,仅仅3天的时间,绵羊就开始大规模的死亡,岛上遍布绵羊尸体和鲜血。

事实证明,炭疽武器的威力是可怕的。事后,人们对岛上的一切进行焚烧和掩埋,但是30多年后的1979年,人们在对岛上的土壤采样进行研究后,发现每克土壤里还有非常庞大的炭疽芽孢。无奈之下,英国人只好用300吨甲醛浇灌了岛上的每一寸土地,这才解决了这场生化危机,然而,如今这座岛依旧寸草不生。

里斯医生的猜测是正确的,在短短42天之内,造成了近两百头河马死亡的元凶是炭疽病。得到真相的居民内心更加恐慌,因为炭疽杆菌的传染性很强,如果人类吸入炭疽孢子,它们会迅速感染肺部并产生毒素,炭疽病患者死亡率高达90%。

除了居民,游客也不敢前往伊丽莎白国家公园观光。那么为什么传染率这么高的炭疽只出现在了河马身上?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重中之重,必须要找到园内河马感染炭疽的途径,这样才可以斩断源头,斩草除根。

炭疽的感染途径有三种:密切接触、吸入途径、消化道途径。密切接触传染会引起黑点和溃疡;吸入传染会导致炭疽孢子在体内不停繁殖,攻击肺部;消化道传染会使炭疽孢子茶毒整个血液系统,出现血腹泻或淋巴肿等症状。

根据先前里斯医生的解剖记录,河马尸体的血液成了高凝状态,血液循环系统坏死,我们可以得出园区的河马是由消化道传染进而感染的炭疽。由于炭疽病菌可以在土壤里潜伏60年以上,调查人员们猜测,事发当天天气干旱,草地贫乏。河马在夜间吃草时,误食入了大量土壤,其中就恰巧含有炭疽孢子,然后就酿成了悲剧。

由于非洲的地理生态环境,炭疽孢子会自然地存在于土壤之中,所有调查员又再一次对土壤进行更为详尽的检测。但是检测结果表明周边的土壤并没有炭疽的存在,如果存在,那么感染的动物也应该不止有河马。

德国实验室的法比恩亲自前往乌干达进行考察。当他观察数日后,他发现众多河马尸体有多处器官的缺失,正如之前里斯医生的考察结果一样,但是法比恩做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不是单纯的尸体高度腐蚀,而是河马食入了死河马才导致的食入感染。

这一突破性的推断一出就遭到了很多当地居民的质疑。其中有一位园区管理河马的工作人员说道,自己的祖父从小就告诉自己,河马是食草动物,不可能吃肉,更不可能吃自己的同伴。

其实科学家以前已经注意到河马吃肉,但当初认为河马吃肉只是个例,群居动物某些个体中有异常行为并不罕见。不过近年来科学家收集到的案例,打破了河马纯素食动物的固有观念。

法比恩通过大量的资料查询发现,1995年,美国阿拉斯加大学生物学家约瑟夫·杜德利首次在津巴布韦万基国家公园记录了河马吃肉的过程。此后他收集了河马吃黑斑羚,小象甚至河马的证据。例外,虽然河马是以植物性饮食为主,它们的内脏和生活在其中的微生物适合于发酵和消化大量植物纤维,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可食肉,由于河马颌骨粗大,牙齿锋利,嘴巴宽大更是给河马食肉带来了便利。

所以炭疽杆菌通过某块土壤传染到了一个河马体内,河马死后,其他河马纷纷蚕食尸体并感染上了炭疽。以此类推,便出现了众多河马死亡的惨案。由于政府下令的不及时,某些食用过河马肉的居民也出现了感染,这一症状也得到了解释。

最后,人们处理了所有已被感染的动物尸体,并且杜绝当地人再吃河马肉,这场瘟疫才得以结束。不到一年时间,它一共造成360头河马死亡。于是河马也就从此从食草动物,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杂食性动物,而且由于它庞大的体重,也成为了过去大约两千万年左右唯一一种巨型的杂食性动物。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