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面试常见的问题及答案(考研复试面试经典问题)

首页常识考研复试面试常见的问题及答案更新时间:2023-10-02 22:34:17
1.考研的原因类问题。比如你为什么要考研?

这是一个出镜率很高的问题,通常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

⑴ 兴趣,即强调对所报考的专业怀有极大的兴趣(have significant interest in…)。如果本科就读的专业与报考的专业一致,则可以说明想继续深造(further education)的愿望。如果不一致,则要说明报考专业对你的吸引力(…appeals to/attracts me a lot)。

⑵ 优势,即强调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在知识、学术方面的优势,如:知识面更广 (wider knowledge),学术更专业(more professional),眼界更广阔等(broaden one’s horizon)。

⑶ 梦想论,即读硕士一直是自己的小小的梦想。

⑷ 注意千万不要说自己的本科学校垃圾!!不用问为什么...

2.为什么要报考我们学校?(或者另一种问法:为什么不报考xx大学?一个性质)

这是一个比较常规的问题,通常没有什么目的性,大多都是老师开场问的,或者实在不知道该问的时候过渡问的,可以这样回答:

⑴ 热爱,即强调喜欢这个城市,想在这个城市发展(love this city),目标院校是该城市比较好的 学校,或者一直以来都热爱这所学校,考研是为了实现梦想(make dream come ture)。

⑵ 喜欢目标院校的学术氛围或某方面,想去更好的院校,更上一层楼。

⑶ 还是要注意千万不要说自己的本科学校垃圾!!不要为什么...

3.询问考生对未来读研期间的一些规划。比如你对未来三年的读研时光有什么规划?

这类问题目的在于试探考生是否对时间、学习、 人生有一定计划性和掌控能力。回答这一类的问题时,不仅仅要回答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能够稍微说说你会计划怎样学习。

但是要注意,如果导师没问的话,尽量别提读研后的规划,只说读研期间的就可以了。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要多答,避免给自己挖坑,比如万一你读研后的计划的回老家,但是老师却希望招个能留在当前城市的研究生,那你就凉凉了。

总之,反派死于话多,能通过复试再说!

3.跨专业考生,导师问为什么考这个专业时,该如何回答?

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确定,建议从个人兴趣,或者从跨考的原因入手,要证明你即使是跨专业的考生,也是有能力做好这一专业课程,在回答的过程中,凸显你的优势。一般导师不会为难学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规划和明确的目标等。

4.有没有读过什么专业相关的书籍?

这个问题通常在于了解考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问题后面通常一定会跟着三个追问:

⑴ 哪本书让你受益最大?(或者印象最深刻、觉得最好、最有价值等等,一个性质)

⑵ 介绍一下这本书讲了什么?(或者某一章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观点)

⑶ 看得是哪一版?或者哪个出版社?(小概率出现,有些导师问得会很细)

所以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一定要说你最熟悉的专业书!!不要说自己只有一点印象甚至不清楚的书籍,妄图糊弄过去,不然就是在给自己挖坑!当然更不要说没看过专业书籍,那这样基本大概率直接凉凉……因此,现在赶紧熟悉一下初试看过的专业课书籍吧~

5.问到你是如何看待某一本著作,或者期刊的,怎么回答?

最好是中性回答,不带个人偏见,或者就书中的一个观点进行阐述,如果导师刚好问到一个他不喜欢的著作或者那位作者,你却夸奖一番,估计就有问题了。这一问题主要是考察专业了解程度、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回答中尽量做到不失偏颇,不极端批评,拿捏有度。

6.社会热点结合专业知识,这类型问题如何回答?

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报考院系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反映了这段时间院系关注的焦点,面试时这些热点知识可能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相关。

7.研究生毕业后打算如何或者是未来规划?

该类问题旨在探寻学生的读研目的。如果导师真的问到这个问题了,那么回答的时候,说选择读博或者留在当前城市永远是更容易让导师们满意的回答,即使你想回老家,也暂时性地不想回一下,还是那句话,过了复试,剩下的一切都好说!

8.导师提问过于抽象怎么办?

有时因为紧张或者导师问题过于抽象,无从下手去解决时,可以根据问题周边信息,举例子,同时也能够给自己一定的思考时间。

9.男生在研究生面试中会不会有优势?

一般来说,大多数导师对于性别并不是非常在意,导师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当然,由于导师本身性别、性格和专业不同,对学生的偏好也各有不同。其实,性别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重要的是看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

10.往届生,有工作经验的考生,导师面试时会有偏向吗?

往届生相对来说专业基础不够深厚,但是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往届生有工作在身,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够静下心来踏实地进行科研。而这,恰恰是应届生的优势。其实,应届生和往届生各有优势和劣势,导师对他们不会区别对待,关键看个人素质。

所以在这一点上,大家无需多虑,放平心态,以平常心对待就好。

11.相对于跨专业考生,导师会首选本专业的考生吗?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是跨专业考研,相对于本专业考研,跨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稍有不足。这也是很多导师倾向于要本专业的学生的原因。但对于专业门槛不是很高的专业来说,比如文科专业,导师更倾向于跨专业的学生,因为跨专业的学生能从不同的学科背景进行研究,有利于知识的综合。

12.我的本科学校不是很好,会不会被歧视?

大部分教授谈到,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学生读研后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所以不会偏向重点院校的学生。也有些导师表示,在学生旗鼓相当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重点院校的学生,因为他们本科能上重点院校,说明其基础是不错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13. 老师要求用英语回答一些专业课的知识,紧张忘记怎么办?

可以委婉的把话题引开。可以说谢谢老师的提问,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正是因为有这些比较有趣的问题,我才决心报考这个专业。话题就转为专业对你的吸引了。

14.复试沟通中需要注意什么?

谈吐要从容自信,心态平和,不要过于紧张,底气要足,给导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虽然你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你要表现出足够的成熟与稳重,导师们一般都喜欢稳重且自信的学生。但注意,可以自信但不能自傲。与老师交流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好有创新点和闪光点,充分显示自己的专业素养;另外回答问题时尽量使用专业词汇。

15.面试该如何着装?

面试的时候着装不必太过严肃,也不能过于随意。注意仪态仪表,穿着"简单、整洁、大方",不可打扮太过花哨,建议选择相对正式又不失朝气的着装,整体搭配应得体整洁。女生不要浓妆艳抹,可以化个淡妆,不要佩戴过多首饰;男生把头发理一理,胡子刮干净,不要显得太邋遢。

总之,大多数问题都是针对你个人的随机提问,并且可能还会根据你的回答进行继续追问,这就需要你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以及锻炼场应变能力,根据自身对自己的了解进行针对性的准备,个人综合素养是关键。

尽量不要给自己挖坑,导师问到的东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坦诚一点,真的遇到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也不要不懂装懂,可以直接跟导师们说这个内容没有太深入的了解,然后去谈自己了解的相关内容,导师们往往都不会太为难你。

有关详细的复试如何准备可以参考我的这篇1w字的回答,里面说的很详细了,非常值得一看,可以让你的复试成功率直线up!

考研复试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怎么准备?338 赞同 · 17 评论回答

二、其他考研复试面试常见问题

1.你觉得你比别人的优势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选你?

2.介绍一下你提到的xx项目经历/xx实习经历。

3.本科期间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4.谈一谈你对xxx的看法(专业领域相关内容)。

5.你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6.你有没有男朋友or女朋友?(别笑,我当时就被问到了……)

7.请简单介绍一些你的作品集?(设计类专业一定会问)

8.在项目中遇到某个问题时,你会怎么办?

9.你平时如何学习专业知识的?

10.谈谈你的本科专业和跨考专业有什么异同?(跨考生可能会问)

11.说一下本科期间最喜欢的一门核心课程?

12.你觉得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13.如果你不幸被淘汰了,你会怎么办?

这部分内容我会后续陆续补充更新,每一种提问该怎么回答我也还在补充中,建议大家追更并且收藏防丢失,能点个赞支持一下更好啦!(脸皮超厚 (o=^•ェ•)o

三、考研复试面试八大雷区1、自我介绍糟糕

自我介绍往往是一场面试的开场白,在整个面试的开端,虽然好的自我介绍虽不能保证你100%录取,但是糟糕的自我介绍往往会让导师对你产生不好的第一印象,我在复试中见过不少同学倒在了自我介绍这一步上。所以准备一个出色的的自我介绍,突出你的亮点,就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给自己开个好头,能够直接让老师对你产生兴趣。

一般来说,中文自我介绍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你的个人基础信息,即你是谁,你哪儿来,本科学校和所学专业是什么;

第二部分介绍你的本科经历,是自我介绍的重点,可以说说你的本科成绩排名(如果不靠前的话可以不说),参加过的科研/项目工作(简单说,几句带过,详细内容等着老师追问),实习经历(同样简单描述,等提问),以及含金量高的奖项或荣誉(1-3个即可,过犹不及)等;

第三部分可以下介绍你平时的兴趣爱好、读研规划或者感兴趣方向,让老师对你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因为如果一直在说学业相关的东西,会让你的自我介绍显得干巴巴,所以我们可以加一些调节气氛轻松的内容;

最后,收尾致谢表达愿景,不用太长,简单一句话即可,可以让你的自我介绍显得更加饱满。推荐一个我当时面试时的结尾,也是我觉得非常非常非常好用的一个结尾:

总之,很开心可以有这个坐在这里跟老师们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希望几个月后我有幸能够成为xx大学xx专业的一份子,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总之,在自我介绍里要突出你的核心竞争力与亮点,导师们会根据这些内容进行追问,所以尽量设计一些你希望导师关注内容进去,或者能让导师们感兴趣的内容,让老师按照你预设的方向进行提问,去主动掌控面试的走向与节奏,那成功率肯定up。当然,前提是你要对你自我介绍中的内容非常熟悉,各种可能的衍生问题都思考过。

但是切忌自我介绍不要过长,我也经常帮助考生们进行模拟面试,说者太久,听者容易耳朵疲劳,所以我建议是最好在2分钟内,1分半左右尤佳,留一些空间给导师去提问,而不是一股脑的全部都说得很详细,20秒个人本信息,50秒本科经历,20秒兴趣爱好,最后10秒结尾,完美。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自我介绍时要从容自信,心态平和,不要过于紧张,底气要足,给导师留下一个好的开场印象。虽然你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你要表现出足够的成熟与稳重,导师们一般都喜欢稳重且自信的学生。但注意,可以自信但不能自傲。

一个优秀的自我介绍案例示范:

各位老师好~
很开心可以坐在这里跟老师们有一个双向交流的机会,我叫严徒,来自于中山大学的交互设计专业。本科期间成绩优异,绩点3.83排名前10%,并多次获得校奖学金。大三的时候跟随老师参与过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测试柜的测试系统的交互设计,所参与的设计方案被集团所采纳并获得好评。并且还参加了中国第六界用户体验创新大赛,获得银奖,所设计方案获得评委组的一致认可。
此外,我还在暑假期间在腾讯公司进行交互设计实习,参与了腾讯拍一拍功能的设计与跟进,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平时我也热爱生活,喜欢运动与音乐,尤其喜欢弹钢琴,主攻即兴伴奏。倘若有机会,以后可以给老师们露一手~并且私下里还很喜欢看设计史,最喜欢的设计师是现代主义设计大师Peter Behrens。
总之,很激动可以有一个坐在这里跟老师们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希望几个月开学后可以成为这里的一份子,还请老师们多多指教,谢谢鸭~

点评一下:亮点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语言轻松有趣,易消除紧张感

把自己最具竞争力的经历直接重点说明,但又不显得干巴巴与死板。并且对自己的项目经历、实习经历有成果总结,贴进专业主题。对于平日生活里的自己也有描述,让导师们能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整体一番自我介绍下来,条理清晰,自然流畅,轻松有趣,容易让导师们产生浓厚的兴趣。

所以同学们,学会了吗?你可以试着按照文中的指导和建议对自己进行梳理一番,写出一份属于你自己的出色的自我介绍吧~赶快行动起来!最后再强调一点:一定要熟读并且记牢,能做到脱稿且自然地、流畅地介绍自己,而不是听起来很僵硬的背课文。

2、简历造假,没有诚信

这一点几乎是所有导师的雷区,不仅是考研复试,在以后毕业了找工作面试也是,一定要慎踩。求真务实永远比弄虚作假更招人喜欢。

中国有一句老话:情不能陷得太深,深了难以自拔。话不能说得太满,满了难以圆场。所以简历千万不要弄虚作假,可以适当美化,但简历内容一定要真实,导师们都是混了这么多年的,什么鸟儿没见过,蒙混不了的。而如果被导师拆穿,复试一定会凉凉,注意是一定!!

而简历本质上是对需求的满足,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让老师可以更快速地了解你更多,以减少沟通成本。所以对于考研复试“好简历”的核心应该是有针对性,重点展现你自己的优势与闪光点,吸引老师对你产生兴趣,而不是内容有多全。

所以教授们更喜欢看到有吸引力、有闪光点的简历。如果你本科没有什么荣誉可写,那么我就讲讲表现平平的人如何准备自己的个人简历,如何做到扬长避短,完善简历,不至于让自己太过劣势。罗列顺序即建议的书写顺序,只写重点,只写重点,只写重点,重要的话说三遍。

1. 个人信息(简单明了)

个人信息内容看起来有很多,但大部分其实都是不需要的无用信息,比如性别,你人都在老师面前了,还写啥性别。。再比如学号,老师为啥会想知道你本科的学号。。等等等等。你只需要记住最关键的四个信息即可:照片、姓名,年龄(出生年月),联系方式(邮箱or电话)。

顺带插一句,照片其实有没有都可以,实际不是非常重要,因为考研复试简历不同于求职简历,不会通过简历筛选,而且,简历一般是面试现场当场递给老师的,那时候基本你人已经在老师面前了,所以照片的作用微乎其微,属于无则无过,有则更好。当然,你要是长得好看,那还是放照片吧,提升一下你的简历颜值。

2. 教育背景信息(突出核心重点)

教育背景这块儿,不需要太复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就好。

本科院校与专业:说清楚你的本科院校与所读专业,比如我,中山大学交互设计专业

本科成绩:平均分,绩点、专业排名、四六级成绩等,这个要注意哪个好看写哪个,比如你绩点不错,但是排名不高,那就只写绩点就好,当然如果都好看那就都写。

交换经历:如果有那么请写上,交换生的经历往往是可以加分的,如果没有就略过。

3.科研/项目经历(没有可以写课程课题作业)

写法上,建议用STAR法则,即情境(Situation)、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4个维度展开来写,翻译一下就是:科研/项目背景 负责/参与的内容 你做了哪些产出 你的产出带来的成果。其中产出带来的成果这部分,注意要学会专业语言去描述,比如:

阿徒本科期间加入导师的XX课题组,主要负责用户测试的数据分析板块,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得到的调研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同时对所涉及的领域进行研究分析,撰写用户测试报告,且该课题参与过省级课题评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与核心骨干。

当然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上面只是举个例子,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用不同的「专业语言」进行展开描述,但是切记一点:实事求是,不要生编乱造,不吃然吃亏的是你自己。

4. 实习经历(没有可以写课外实践)

写法上,也是用STAR法则,从4个维度展开:什么公司什么岗位 参与/负责的工作模块 你做了哪些工作 你的工作带来了什么结果或价值。其中最后一部分,注意要学会包装,比如:

阿徒在腾讯公司WXG事业部公司实习,实习期间他所参与的拍一拍功能,原来日活跃1人,参与期间日活跃增加至2人。

没错,又是阿徒,乍眼一看,就多了一个人好像没什么,那么我们可以换种说法包装一下,说日活跃比原来增加了100%,或者说是原来收入的200%,用数据支撑,来量化你的价值,才是更直观的,更具有说服力。当然,包装也要讲究客观事实,我们可不能乱吹,实事求是去包装就好,是多少就是多少,100就是100,绝对不能去创造101。

5. 获奖经历(只要有就写上去,没有则不写)

不用太多,也是5个以内足矣,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写多了给人的感觉也不好,可能会给老师们留下有点过于张扬的印象,挑最具有含金量的经历从高往低写就行了,记得把奖学金放最后面。

写法上,说清楚什么比赛获得什么奖项即可,如果该奖项获奖人数比较少,那么还可以强调一下几人获奖,以突出这次获奖的难度与含金量。

举个例子:中国第六界用户体验创新大赛 一等奖 (仅3人获奖)。

6. 兴趣爱好(积极向上的)

兴趣爱好我一般是建议写的,虽然不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可以让老师了解到你生活中是怎样的一个人,有怎样的喜好,也可以从一个人的兴趣爱好中,看出这个人热爱什么以及性格。但是尽量写一些积极向上或者正能量的兴趣还好,比如看书、运动、钢琴等(前提是你真的喜欢)。不要写什么爱睡觉、爱发呆、爱买买买这种对于复试没啥意义的兴趣爱好,那写了不如不写。反正这部分实事求是就好。

7. 自我评价

在我看来,自我评价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适合放在最后结尾,好的自我评价可以清晰地透露出你的对自己的认知,老师看到这部分,写的好的话多多少少还是会留个好印象的的。记得要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以及想要读研的决心。

写法上,可以写得有趣一点,文笔好一些,让老师觉得这个学生还挺有趣的,我当时在复试的时候,甚至见过有用文言文写自我评价的,听说老师看了直接乐呵了一声,一下子就打破了紧张的气氛。

8. 简历形式

还需要说下简历的形式,虽说简历不用花里胡哨,但是不花里胡哨≠丑。马原说过,任何事物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形式,没有无形式的纯粹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所以简历该有的简洁美观,大方得体还是要注意的,整体版式要规整,两端要对齐,标题要字体加粗,且字号要比正文内容大,标题与内容之间的间距要相同等,这些美学原则是最基本的。做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花里胡哨,是为了给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

简历整体是否美观就是简历的脸面,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你简历脸面的颜值也不能太低。假如你是导师,下面这两份简历,你对哪一位的第一印象更好?答案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

二选一

最后,复试简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细节:

1)不要什么都往上写,无脑堆砌经历,写重点。

2)正常情况下,简历一页即可,不要多页,做多了老师没耐心看,说明你重点挑得还不够。

3)简历多准备几份,提前打听好有几个面试老师,然后准备面试老师数量 1份,多一份多个保险。

4)简历就算再让人心动,也只能起辅助作用,核心关键还是在于面试,大家不要搞错了重点。

3、专业知识不扎实

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应该都懂,专业面试专业面试,你得先足够专业才能过面试,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是通过复试的必要条件,招你进来不是让你来玩的,而是要让你干活儿的。读研究生,意味着你将逐渐开始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学科知识储备是基本前提。所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老师对你的认可程度是永远,永远成正比的,没有例外。如果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很难在面试中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影响最终的录取结果。

因此在复试前一定要再好好复习准备一下专业课基础知识,通过看书巩固自身专业硬实力,对专业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将以前薄弱的内容(比如初试答题觉得困难的)进行针对性复习,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毕竟距离初试已经过去2个月了,可能有些东西都忘得七七八八了,需要重新捡起来。需要再过一遍参考书目,甚至有些学校还会指定一些复试的参考书目或考察内容,这需要大家可以去自己的目标院校考试大纲里查看。

总之一定要把初试专业课指定书目以及复试指定书目浏览一遍,做到重要的观点和重要的概念心中有数!!

4、不懂装懂,枪口跳舞

这个问题是真的要命,而且非常令人尴尬。你要知道的是,参加面试的导师,都基本上是学院的学术大佬,也是这个专业领域的研究者,在专业问题上,他们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所以一切的不懂装懂在他们眼里都是在泰森面前打拳——耍猴戏。他们参加的复试实在是太多了,见过的形形色色的学生,你一开口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别想着糊弄过去。而且如果被导师拆穿,那场面就会极度尴尬,你会立刻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复试也会大概率凉凉。

所以尽量不要不懂装懂,别刷小聪明和套路,如果问到的问题真的是你完全不知道,没有底气回答,那就只能诚实回答,就说不是很了解,然后利用一定的面试技巧尝试着对问题进行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这样老师会感觉,这个学生虚心诚实,善于思考,也会给给老师应急应变能力比较强的好印象。

再不济或者请求换一个问题,或者主动谈一下你熟悉的相关问题,肯定也比不懂装懂要强!记住了!

5、答非所问,逻辑混乱

这一点我在做复试秘书的时候,是我最直观的感受。被刷掉的同学里,有不少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被刷掉的,有的是因为紧张,有的是因为理解能力有问题,也有的是因为本身基础就不扎实。每个人的面试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你必须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呈现出最好的自己,吸引到老师的青睐,从而打动老师。但答非所问恰恰是在反其道而行,浪费宝贵的时间不说,还容易给老师造成逻辑混乱的不好印象。

一般情况下,导师都不会特别为难你,当你没回答到问题要点的时候,导师们都会善意提醒一次,也就是说能聚焦在问题上,把一个专业问题说得明白就行。但经过导师的提醒后,你还是漫无边际答非所问扯东扯西,或者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导师也叫不醒你,那就基本凉凉夜色为你思念成河了。举个栗子,比如导师问你某课题的研究设计你会怎么做,然后你一直说这个课题的重要性,两分钟过去了还在谈重要性。导师听不下去了,就问你会怎么去设计这个课题的研究,结果你依然支支吾吾在讲自己对这个课题的理解等一些有的没的,就是不说怎么研究过程,这就是典型的答非所问,逻辑混乱。

所以在复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仔细听清楚导师问的是什么,理解问题的重点,尽量避免答不对题。如果你容易紧张,那么在复试之前要多进行模拟面试,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有条件的一定要找学长或者学姐进行几次模拟面试,最好是同专业的,实在不行找同学也可以,主要是为了让你熟悉面试的节奏,对自己准备的资料更加了解,锻炼你的实战表达能力,尽量消除你真正面试时候的紧张感。模拟面试还可以提早发现自己容易在面试中犯的错误或者表现不好的地方,及时改进。

相信我,如果不经过模拟面试直接上,一定会经历大脑空白的时刻,毕竟熟能生巧,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6、思想极端,过于偏执

这一点是比较严重的,所有的导师都不喜欢思想极端的学生。什么是思想极端,比如透露出厌世、暴力、反社会、三观不正等倾向的想法,都可以算作思想极端。现在很多导师很怕遇到思想极端、行为偏执的同学,毕竟现在跳楼、研究生伤人等事情越来越多,导师也会后怕,所以要尽可能从根源上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还是那句话,老师把学生招进来以后是需要交流学术的,没有一位老师会希望自己的学生是固执、一根筋 、有着与众不同的(自以为是)的、古怪的想法。学生就是学生,从年龄上来看,学生阶段不应该有太过老练的与众不同,从资历上看学生也应该是谦虚求学的姿态,从性格来看,学生应该有学生的朝气和热情。所以好好当个学生,千万不要当个思想极端怪人,借此来彰显着自己的与众不同,那最后吃亏的一定会是你自己。

总之,在复试的时候千万要谨慎言行,不要暴露什么极端、偏执的想法,不然导师可不敢要你!!

7、主动挖坑,过于话多

这一点在复试中也很常见。复试当中,老师提问什么问题有很大的随机性,有时候就是通过你的回答来追问。通常是导师没问你某个问题,但是你自己却主动提起了,然后导师开始追问你,但是你对于你主动提到的问题并没有了解得很深入,于是乎你支支吾吾答不上来,那这就是纯纯地给自己挖坑了。

比如:

  • 老师问A
  • 你回答了A和B
  • 老师追问B
  • 其实你不太了解B

这就是把自己一步一步带进坑的过程。所以老师提问A,你就回答和A相关的好了,尽量不要延伸太多,延伸的内容又包括你不太熟悉的知识,除非是你非常熟悉和有把握的领域。记住,说得越多,错的越多。进入复试的同学,不说你一定要表现出彩,在这种严肃紧张的场合下,谁暴露的破绽少,谁就赢

所以回答的时候一定要谨慎,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千万不要主动提起,避免给自己挖坑,也不要过于话多扯东扯西,比如一些敏感问题,请记住,反派死于话多!复试最重要的是求稳!

8、态度不好,抬杠争吵

这一点也不需要多说了吧,学会尊重是前提,如果你跟导师发生争执,态度极其不好,

敲门进,行礼问好,让坐再坐,背直气足,微笑用眼神和所有老师打招呼,这些都是最基本的了。面试时老师不仅看你专业素质、做学问的态度,也会看你做人的态度。比如,万一受到老师批评,可以阐释自己的理由,但千万不要“回怼”发生争执,觉得自己永远是对的,更不要一副气势汹汹要吵架的样子,跟老师抬杠争吵,没有导师会想要这样的学生。要时刻记住,对面坐着的可是决定你复试通过与否的人,只有你尊重导师们,导师们才会尊重你。

只有你尊重导师们,导师们才会尊重你。

送上复试24字箴言:

自信但不自负,稳重但不胆怯,放松但不松懈,严谨但不拘谨。

考研不是中国好声音,不相信眼泪,也没有故事,唯有坚持与努力。

真的很感谢你能看到这里,期待你今年上岸的好消息。


码字不易,觉得这篇回答有帮助的话,不要只收藏不点赞呀!

耽误这位准研究生0.1s的时间,希望认真看完的你可以点个赞再走。

因为你的赞同是我创作的氧气 ( ͡• ͜ʖ ͡• ),双击屏幕一定上岸!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