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到证有哪些用处(对明年毕业的大学生有哪些影响)

首页常识报到证有哪些用处更新时间:2023-04-26 17:56:05

取消了就业报到证,对明年毕业的大学生有哪些影响?

教育部发布通知规定,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可能有的同学不是很了解报到证,认为取消不取消关系不大。这里我先简单普及一下相关知识。就业报到证的前身就是“就业派遣证”。1999年以前大学生就业实行“统包统分”政策,每个毕业生都必须持派遣证到分配就业的单位报到入职。取消大学毕业生国家“统包统分”政策后,派遣证也相应改为报到证,作为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以及档案户口接转等手续的重要证明。

别小看报到证这一张薄纸片,在过去,它的作用可不小:1、报到证是应届毕业生身份的重要凭证。我们知道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有的岗位要求“仅限应届毕业生报考”,在资格审查的时候就用到了报到证。2、考取公务员、事业编以及国企岗位之后,需要凭报到证办理入职、档案接收、组织关系等手续。同时也是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以后职务晋升、申报职称等审查档案时需要看报到证。3、有的毕业生到私企打工、灵活就业或者暂时不想工作,他们的档案按规定需要存放在人才市场,办理存放档案手续时也需要提供就业报到证。4、一些城市给毕业生办理落户手续时,也要求出示报到证。说实话,东哥认为这一条规定实在没什么必要。

现在国家取消了报到证,对大学生就业时会有哪些影响?首先,办理报考、就业、档案、组织关系、落户等手续时更省事。我们知道,毕业后,大学生需要办理到就业单位报到或者报名参加招考、存放或者结转档案、到派出所落户等等一系列繁琐的手续。每一个环节都看报到证,如果有问题或者丢失,就要回到学校开证明、补办、改派,耗时耗力不说,有时候可能还会因为时间耽搁而影响就业。现在好了,上述这些环节统统不再需要报到证,这就给毕业生减轻了时间、金钱的负担,可以说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其次,对于高校毕业生多元化选择就业方向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实报到证就是一个干部身份证明,对到体制内单位就业有用。可是,现在大学生就业早已市场化,大多数毕业生都是在私企就职或者灵活就业、自主择业,档案、组织关系、落户、工龄计算等完全可以通过三方协议、劳动合同来确认和办理。即使到体制内单位就业,毕业证、学位证及教育部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也完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业报到证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取消报到证,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了体制内外人员身份上的“鸿沟”,促进年轻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打破身份限制的惯有思维,更多地从社会和个人发展来考虑。事实上,公务员、事业编、国企职工在当下因其职业的稳定性和体面,与私企员工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性,但也绝不是高人一等。从长远看,这种职业差别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而且体制内的弊端也很多,所谓的“金饭碗”、铁饭碗其实不过是炒作噱头。关于这个问题,我还会在今后发文进一步探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报到证的取消具有一种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的思想观念的巨大进步。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