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什么时候提出(细数中国共产党简史里的“石油记忆”)

首页常识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什么时候提出更新时间:2023-08-29 01:10:45

来源:中国石油报

3月15日,党史学习教育用书出版座谈会暨专题宣讲动员会在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四本“指定书目”亮相。《中国共产党简史》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简史》您学了吗?有哪些历史事件让您印象深刻呢?作为石油人,您清楚党史上那些关于石油的重大事件吗?

今天,就让小编带您一起,探寻《中国共产党简史》中的石油记忆吧!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

从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不可否认的巨大成就。

特别突出的是,石油工业发展成为这个时期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设完成了大庆油田,随后又开发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国内需要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使我们能够自豪的宣布: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选自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第200页

值得自豪的是,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精神力量上也获得了巨大的丰收。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于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涌现出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抒写了无数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为了早日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情,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决心,用三年多的时间,建设起了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大庆油田,铸就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选自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第202-203页

三线建设成果引人注目

1964年五六月间,毛泽东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提出三线建设问题,随后三线建设开始启动。

一批交通运输线、输油管线设施相继建成。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当时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经过改造的宝成铁路成为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74年,我国建成大庆至秦皇岛的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

——选自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发展》,第三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第208页

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党的十五大后,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全面展开。国务院通过债转股、国家技改专项资金、国企上市变现、政策性关闭破产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打响三年脱困攻坚战。

199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上海宝钢集团等一批按照市场要求运作的特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组建,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出重要一步。

——选自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第三节《党的十五大和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第296-297页

“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

根据这一战略部署,我国的对外开放从过去侧重引进为主,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到非洲、中亚、中东、东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多种形式的对外经济合作业务持续稳定增长。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在实施海外投资战略中发挥了龙头作用,已初具跨国公司雏形。

——选自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第四节《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第306-307页

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党中央着眼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相继作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决策,形成并丰富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东北地区通过实施工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大庆油田、中国一汽等一批重点企业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自主创新和先进制造能力不断增强,辽宁阜新等一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选自第九章《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第343-344页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在所有制改革方面,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大型企业改革加快推进。2006年起,中央企业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到2011年,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从2007年的159家减少到117家,其中有超过80%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和通信等关键领域以及运输、矿业、冶金等支柱行业,国有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大大增强。

——选自第九章《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节《应对重大挑战和深化改革开放》,第354页

“十一五”规划的完成和“十二五”规划的制定

2012年,中央进一步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这一部署,国家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实施16个重大科技专项、技术创新工程、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重要学科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三峡水利枢纽、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充分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选自第九章《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节《应对重大挑战和深化改革开放》,第356-357页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后,针对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问题,党中央提出、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的长江经济带建设,以促进合作共赢为落脚点的“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强化激励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能源体制革命和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等。

——选自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二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396-397页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这一时期,绿色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实行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严守水资源红线,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大幅提高生态环保标准,倒逼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化解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达标无望的落后与过剩产能,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

——选自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二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第412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攻坚战确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就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部署。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面展开。

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天然气、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23%多,比2015年提高5个多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15.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3.1%。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

——选自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十一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518页

大家学懂了吗?您还在本书中发现了哪些石油记忆,可以分享给我们哦!

来源:新华网 《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版)

平台编辑:王聪 李博 杨帆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