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隐性遗传病和显性遗传病(保证题题都对)

首页常识如何区分隐性遗传病和显性遗传病更新时间:2023-09-11 02:00:26

对于生物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判断,八年级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摸不着头脑的,不知如何去判断。这其中既有对性状、相对性状等概念的不理解,也有学习方法的缺失。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判断生物的显性性状、隐性性状还是比较简单的。

首先回顾下什么是生物的性状?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如单眼皮和双眼皮、人的血型、卷舌与不卷舌等。

其次,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又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其中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中只要有一个基因是显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就能表现出来;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第三,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方法。

1.无中生有:亲代性状相同,子代性状不同,出现性状分离,分离出来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如父母都是双眼皮,子代中出现单眼皮,那么单眼皮就是隐性性状,双眼皮就是显性性状。

2.凭空消失:亲代性状不同,子代性状相同,隐藏了一种性状,隐藏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如父母一方单眼皮,一方双眼皮,子女都是双眼皮,那么单眼皮就是隐性性状。

3.根据性状分离比判断:亲代性状相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是3:1,占3份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占1份的是隐性性状。如亲代豌豆都是高茎,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并且高茎与矮茎之比是3:1,那么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

初中阶段掌握住这3种方法,基本上就可以解决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及基因组成的判断问题。

咱们借助一个例题,来看看怎样利用以上方法来判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基因组成的问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人群中耳垂(基因用A、a 表示)的遗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第2组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

B.第2组和第3组中父亲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

C.第3组的后代中出现了无耳垂个体,这是一种变异现象

D.亲代控制耳垂性状的基因是通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

解析:无中生有:由第3组数据可知,亲代性状都是有耳垂的,后代性状中出现了无耳垂,因此无耳垂属于隐性性状,有耳垂属于显性性状。那么无耳垂的基因组成是aa,第3组所调查家庭亲代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

性状分离比:由第3组后代性状及个体数量可知,有耳垂:无耳垂=213:59,约等于3.6:1,有耳垂占3.6份,属于显性性状,无耳垂的占1份,属于隐性性状。

第1组数据没有分析的必要,接下来分析下第2组。

第2组调查家庭中母亲性状无耳垂(隐性性状),基因组成是aa,后代性状中也有无耳垂,基因组成也是aa,其中一个a来自母亲,另一个a来自父亲,父亲是有耳垂的,其基因组成是Aa。也就是说,第2组调查家庭的父母双方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有Aa、Aa、aa、aa四种,有耳垂和无耳垂的性状比是1:1。但是咱们再来看看第2组调查家庭后代性状及个体数量,有耳垂:无耳垂=156:41,约等于4:1。这说明第二组中父亲的基因组成除了Aa外,还有AA这种可能。所以,选项A错误。

看看,掌握解题方法后,做题就是如此简单。对此,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不妨来交流一下。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