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则有进上一句(谦则多福)

首页常识谦则有进上一句更新时间:2023-09-17 18:00:49

一、

人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我们总会在潜意识之中,拿当下的际遇当做评判人生长远结果的依据,但是“当下”往往是迷惑自己的罪魁祸首。

就好像很多看似美好的事情,背后却藏着祸患,而很多看似“吃亏”的事情,背后却隐藏着看不见的福德。

如果一个人不能看见“当下”背后隐藏着祸患,那就会在短暂享乐之后坠入深渊;而一个人如果能够以忍辱和沉淀的精神意志去面对当下的挫折和低谷时,反而能够迎来人生的腾飞。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

节义之人济以和衷,才不启忿争之路;功名之士承以谦德,方不开嫉炉之门。

崇尚节义的人要用谦和诚恳的态度适当加以调和,才不至于留下引起激烈纷争的隐患。功成名就的人要保持谦恭和蔼的美德,这样才不会留下让人嫉妒的把柄。

人生是一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过程,虽然说人生短暂,转瞬即逝,但是也有几十年的漫长光阴,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会凭借当下的几件事情作为人生好坏的标准,更不会执着于当下的短暂之中得意忘形。

而对于这种人来说,他自然也不会用狭隘的眼光为了当下一得一失而用尽手段和过分贪得,而是在忍让当下,缓解现有矛盾的同时,为自己谋求更长远和良性的结果。

他不但能够超脱当下,还能够将福泽延及子孙,这是有智慧的人能通达的境界。

楚国的将领子发攻打蔡国旗开得胜,楚宣王就亲自到郊外迎接,并且把百十亩土地割让给他,封他为楚国的功臣。

子发坚决不接受,就说:“治理国家,制定政策,诸侯也来朝拜,这是国君有德行而带来的结果;指挥部队号令三军,双方军队没有交锋而敌人逃跑,这是将军们威力所带来的结果;出兵上阵而百战百胜,这是成千上万士兵的功劳。这些都是别人的功劳,如果我借着别人的功劳为自己牟取奖赏,并且得到爵位和俸禄,这不符合仁义之道的要求。”

所以子发坚决不接受。

二、

在《道德经》中说:“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功业成就了没有据为己有,因为没有据为己有,所以也不会失去。

哪怕有一些你认为理所应当的功劳,但是当你欣然接受的时候,功劳存在的那一刻,祸患也就随之而来。

因为你享受功劳,身居高位的时候,必然会引起别人的嫉妒。(这个现象也不是多么深奥的哲学问题,纯粹就是人性之中的卑劣性作祟)

年羹尧与曾国藩两个人就是很好的例子,因为这两个人正是完全极端的对比。

年羹尧平定叛乱之后居功自傲,不但毫不谦虚的接纳了应该属于自己的奖赏,还恃才傲物的用高傲的姿态欺君犯上,轻视同事,而最后也落得一个自杀的结局。

而曾国藩刚好相反,曾国藩在历史上虽然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但是他在立身处事方面,可谓是将老庄思想深谙于心的智者。

曾国藩用四十万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深知自己作为汉人并不被满人所信任,而且他越是屡见功勋,朝中的诋毁声越是凶猛,也可以说从始至终,背后攻击他的声音就从来没有断过,而皇上对他自然也不是充分信任。

所以曾国藩在功成名就,本来应该享受奖赏的时候,却选择主动削减兵权,放弃这一切现成的荣耀,最后也得以保全自身。

一个人能够主动推掉一些功劳,才能避开人性嫉妒带来的祸害,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你所得到那些表面光鲜亮丽的东西,最后也会轻易失去。

能做到谦和诚恳一些,才不至于留下让别人攻击你的祸患,功成名就的时候低调一些,才不会让别人生出想要暗算你的心思。

人生漫漫长路,好与坏的区别不是靠当下得失决定的,一个人的眼中有多长远的打算,德行有多么深厚,那他在漫漫长路上能享受的福泽就会多么丰厚。

而且这个福泽不仅影响自己,甚至也会影响自己子孙后辈。

比如孙叔敖告诉自己的儿子,当皇上给家族赏赐时,只能接收“寝丘”那块贫瘠之地,他的儿子也照做了,正因为他的谦让态度,才使他的子孙后代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得以享用那块地而不被饿死,这不都是“让”带来的结果吗?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