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才子落魄时写下千古名诗(写下一首岁末感怀之作)

首页常识江南第一才子落魄时写下千古名诗更新时间:2023-09-18 13:53:31

写在前面: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辞旧迎新的除夕夜,客居异乡的落魄才子独对孤灯,没有相守夜欢哗,唯有万里未归人。

壮客巴蜀,老游龙山。崔涂是晚唐诗人,有理想和抱负,奈何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长期漂泊在湘、蜀一带,故其诗也多旅愁之作。

除了写除夕夜旅居感怀的《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外,《初过汉江》也是一首岁末感怀之作,岁暮天寒,天涯逆旅,道不尽的孤独失意。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值岁阑。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唐 崔涂《初过汉江》

简译:

襄阳最值得一看的景致当然数岘首山,年终岁尾,春节将至,渡口行人稀少。

请替我转告襄阳的习家,多多置办美酒,我夜里迎风冒雪渡江倍觉天气寒冷。

赏析:

这首《初过汉江》描写的是诗人顶风冒雪夜渡汉江的见闻和感受,全诗沉郁古朴,抒发了落魄失意的漂泊孤寂之感。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发源于陕西宁强县北蟠冢山,崔涂所游为湖北西北部和中部的汉江水域,即环绕襄阳和岘首山的一段。

襄阳好向岘亭看”,首句写景,交代地点,船过襄阳,荡舟江上,岘首山的轮廓模糊可见,夜色中,羊公碑的亭子特别抢眼。

襄阳是古郡名,即现在的湖北襄樊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南的岘首山东临汉江,为襄阳城南之要塞。

东晋将领桓宣镇守襄阳时,曾在岘首山筑戍防,西晋军事家羊祜坐镇襄阳时,曾登此山置酒言咏,过世后,百姓为其建羊公碑。

桓宣智勇双全,收复并守卫襄阳,羊祜出身名门世家,德才兼备,二人都对荆襄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襄阳不仅山川秀美,历史上还有如桓宣、羊祜这样的风流人物,他们都人尽其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过襄阳,望岘亭,想先贤,诗人不由得心生悲凄,自己虽有才华和抱负,却奈何生不逢时,仕途蹭蹬,羁旅漂泊,年华虚度。

人物萧条值岁阑”,次句点出节令,也是写江上景,岁暮天寒,正是一年将尽之时,人们都回家过年,江上行人稀少。 由首句的“岘亭”到次句的“人物萧条”,何止是年终岁尾逆旅漂泊的凄凉,更有“时无英雄”的慨叹,此句颇有怀古之意。

为报习家多置酒”,第三句寄语备酒,以此引起尾句“夜来风雪过江寒”,因为夜雪风寒,所以告知友人多多置酒以待。

岘首山渐渐模糊远去,一叶扁舟冲风冒雪渡江而来,如果说前两句是远景临摹,那么后两句则是近景特写。

习家是襄阳的望族,东汉初年襄阳侯习郁在凤凰山南麓建习家池,东晋时,其后裔习凿齿临池读书,著史书《汉晋春秋》。

晋代注重门阀,唐朝在意冠冕,时光悠悠,晚唐的时候,习氏望族已今非昔比,诗人怀古伤今,不由得心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的感慨。

诗人渡汉江游襄阳,拜访的并非是习姓友人,之所以不称“主人”或“酒家”而言“习家”,一则是怀古二则为体现地方色彩。

后两句含蓄有味,颇有豪侠气概,虽是“初渡汉江”,却像旧相识一般“为报习家多置酒”,其洒脱不羁的情怀由此可见一斑。

渡口寂寂,行人疏疏,寒风朔雪,夜过汉江,天涯逆旅,全诗无一字描述自己的心情,但却始终有一股郁结之气萦绕其间挥之不去。

家在江南,人在江汉,年终岁尾,飘零他乡,唯有借他人之酒,方可浇自己心中块垒,看似潇洒坦荡,实则心意沉沉,一首28个字的小诗,写尽了落魄才子的失意愤慨之情。

写在后面: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兰生幽谷,不因凄寒而不开,不因孤寂而不芳,高洁的诗人亦有如芳兰一般的贞节。

只是,“自无君子佩”,虽有如兰的品行,但却无人赏识,仕途坎坷,遍尝冷遇和孤寂,郁塞难伸,理想与现实总是隔了万水千山。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壮志未酬,理想未竟,崔涂终是心有不甘,纵然漂泊,也依旧心怀执着和憧憬。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一如《初过汉江》的悲壮,虽有侠客情怀,却终难掩满腔感慨愤疾,和那难以释怀的沉郁……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