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和主旨(诗的主旨从古至今争议不断)

首页常识滁州西涧古诗翻译和主旨更新时间:2022-11-26 20:32:44
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情

在北宋徽宗年间,由于皇帝喜好诗画,因此朝廷的宫廷画院每年都要从各地选拔大量优秀的绘画人才,为皇室贵族服务。而宋朝的宫廷画院常常用诗句作话题进行考试。有一年,考试的题目是“竹锁桥边卖酒家”。很多考生将重心放在酒家上,以小溪流水,野渡小桥,竹林清风等加以衬托,但都被赵佶否决了。

唯有一名叫李唐的画家,画的是一泓溪水,小桥横卧,桥边是一片竹林,唯有那郁郁葱葱的翠竹中,挂着一幅迎风招的“酒”帘。整个构图从“虚”字入手,使人浮想联翩。赵佶看后大悦,他认为酒家藏在竹林中正是符合“锁”字的意境,并亲自圈点为第一名。

而在另一次宫廷画院考试时,画院出的题目是“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应试的人多数画的是岸边泊着一条空船,或者船边蜷着一只鹭鸶。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原因是什么呢?是宋代绘画注重情境意趣的缘故。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就是这个题目的来源,唐朝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韦应物 (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年少时为玄宗近侍,放荡不羁,祸害乡里,令乡人苦不堪言。临近中年以后,他浪子回头,刻苦读书,以一首清幽绝唱惊艳千古。该诗写于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诗的主旨究竟是什么,从古至今争议不断,让人难以揣测。或许,也正因为此它成为韦应物最广为人知的一首诗,诗作的尾句最受推崇!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世间万物多姿多彩,品类繁多,诗人却独独喜欢清幽的事物。这样的事物有什么呢?生长在深山水涧边的幽草,在树荫深处独自啼鸣的黄鹂。一个“幽”一个“独”,诗人到底是欣赏它们自甘寂寞的高洁品性,还是感慨他们不为人知的孤独寂寞呢?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傍晚时分,雨水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春潮上涨,水势顿时变地无比湍急。郊外的一个渡口荒凉冷寂,好半天看不到一个人影。只有一叶孤舟在上涨的潮水中落寞横斜。一个“急”字,点出了潮水和雨势来地突然而又猛烈,面对突涨的潮水,孤舟“自横”,大有任他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的淡然与超脱。

春潮带雨,来势汹汹,野渡无人,愈显荒凉,孤舟为何独自横呢?是因为不在其位不得其用吗?还是在其位却心生倦意想要回归春水呢?亦或是只想悠闲自得地享受这份恬淡清幽呢?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我想,不论是哪一种说法,诗人此时的心情都是宁静而淡然的。孤独也罢,热闹也罢,能在纷纷扰扰的俗世中保持一颗宁静淡然的心,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对于诗作的主旨,多数人认为:诗作表现出了一种矛盾,是韦应物一生都在探索,却一生都没有解决的矛盾。这个问题就是:到底是该出仕还是归隐呢?诗人曾积极入世一展抱负,却终究无能为力,于是他又想归隐山林独善其身。他在朝堂与山水之间犹豫不决,进退两难,备受煎熬,郁郁不乐。

诗人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共有的问题。纵观历史,在这个问题上能交出圆满答卷的,很少很少。韦应物也不达是他们中平凡的一员罢了。在中唐前期,韦应物为官一任,关心民生疾苦,尽职尽责。然而,中唐以后,政治日渐黑暗,他常处于仕进和退隐的矛盾之中,进退两难。

一方面,韦应物为中唐日益严重的政治弊端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却无能为力;一方面他想归隐却又一贫如洗无力持家,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这首诗中的“野渡无人舟自横”或许就是他放任自我,不争不斗不问世俗却又不能逃离的真实写照!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