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从哪一年开始(商鞅变法)

首页常识商鞅变法从哪一年开始更新时间:2023-08-05 10:14:50

战国初期,秦国内政混乱,国力渐渐衰落,社会动荡不安,外交地位很低。当时,魏国因国力强大,常常侵犯秦国。

公元前361年,秦献公的儿子赢渠梁即位,称秦孝公。秦孝公即位后,决定求贤变法,征召人才,励志图强。卫国的没落贵族公孙鞅(即商鞅)听说这个消息后,立即赶往秦国。商鞅到秦国后,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引荐,见到了秦孝公。他向秦孝公讲述霸王之道后,秦孝公极其佩服,于是决定重用商鞅,为秦变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在秦国施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虽然变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但商鞅深知,新法要在全国得以顺利推行,必须先取信于民,否则定会失败。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徒木立信”。商鞅派人把一根3丈长的木头立在南门,并发布告示:要是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10金。但人们都不相信做这么简单的事能得到这么高的酬劳,所以一直没人去搬。后来,商鞅便把赏金提高到50金。当时,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北门,果然拿到了那50金的赏钱。后来,这事很快传开,人们对商鞅建立了信任。取得信任后,商鞅立即公布了变法内容:

1.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农民分成十家一什,五家一伍,并按照编制编入户籍。只要一家犯罪,另外九家必须把其告发。若不告发,则十家同罪,一并腰斩。若是告发,则给予奖赏。这一法律的制定与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使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乡邑大治”。

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就是生产以农业为主,商业为辅。此外,还规定凡一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儿子成人后各自为家,否则就要缴纳双倍赋税。

3.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商鞅把爵位分为20个等级,级别的晋升以在战场上立功为前提,砍下敌人一个脑袋,晋爵一级;斩敌首两个,晋爵二级。这一规定激起了广大官兵对爵禄、田宅、税邑、隶臣等物质利益的巨大欲望,从而大大增强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4.统一度量衡。商鞅规定的1标准尺约合现今的0.23米,1升约合现今的0.2升。此外商鞅还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和尺的度量衡。度量衡准则统一后,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5.推行县制。商鞅废除了分封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和聚。这一改革从根本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6.废井田,开阡陌封疆。“阡陌”,指的是“井田”中间灌溉的水渠以及与其相应的纵横道路。纵向分布的称为“阡”,横向分布的称为“陌”。“封疆”只能是贵族受封井田的界限。总的来说,“开阡陌封疆”就是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士地私有制,相当于今天的土地承包制。这一规定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商鞅的一系列变法,给秦人灌输了一个思想:人生只有两件大事,即耕田和打仗。商鞅通过给秦人灌输这样的思想认识,让秦国的农业不断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那个以农业为主的时代,商鞅通过严谨的法律实现了对农业的宏观管理。这种管理在当时可谓是一种“后现代”的理念,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较为先进的。在先进的管理模式下,秦国国富兵强,生产力在七国之中遥遥领先。

然而,尽管秦国有发达的农业,但其有限的领土仍无法支撑一支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军队。为此,丞相张仪和大将司马错在咸阳宫还发生了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该先夺取西面的巴蜀还是攻打东面的韩国。最后,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觉得巴蜀是一块富庶之地,可以用巴蜀的资源来养话自己强大的军队。随后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个颇具远见的决定使秦国很快强大起来,为以后统一全国铺平了道路。

,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